第1517章 柳生元斋(2 / 2)

大明武夫 特别白 1680 字 1天前

不过,虽然他身上穿着一身汉人的服装,但是他不是汉人,甚至不是中国之人,他是日本人。确切地说是大和国(日本境内一个地方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郡)柳生氏的族人。

他是被幕府正式任命,作为日本国的使节留驻在大汉的京城的。

柳生氏一直都是日本有名的剑术世家,他的爷爷柳生宗严在少年时代先后师从于富田流的户田一刀斋、新当流的神取新十郎学习剑术,后来又拜新阴流的剑豪上泉信纲为师,并且最终继承了新阴流,成为了日本有名有名的大剑豪。

在差不多四十年前的文禄三年,柳生宗严遇上了当时还没有成为幕府将军的德川家康,并且得到了家康的极大敬佩,后来家康在统一日本建立幕府之后,向柳生宗严请求,想让他成为幕府的剑术指南役(也就是教官),但宗严以年事已高为由婉拒,并推举自己的第五子柳生宗矩代为出仕,从此柳生一族开始成为德川幕府的部众,并且得到了旗本的家格。

柳生元斋的叔叔柳生宗炬在担任幕府剑术指南役之后,通过自己的剑术和名望得极得幕府历代将军的信任,从家康到秀忠,再到家光,他一直都受到了重用。现在他已经被德川家光任命为大目付,专门负责对内情报和监察,负有监控国内反幕府势力和德川家亲藩的重任,可以说已经是一位重臣而不仅仅是剑术指导了。

对日本来说,维持和中国的贸易事关重大,在前明时代因为国内两派互相争夺贸易权利而在中国大打出手,惹出了天大的祸乱,所以幕府上台之后虽然执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对于维持和中国的贸易仍旧看得很重。

在前明时代,大明朝廷一直都不怎么在意对外交往,再加上正德嘉靖之间海寇肆虐、以及万历年间为了朝鲜发生大战的缘故,对日本的官方来往就更加禁绝。而在大汉建立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起家的时候就经营了商行的缘故,大汉朝廷上下十分注意商业利益,同样有维护中日贸易的意愿,因此在大汉的倡议之下,两国决定互相派驻代表,中国的代表驻扎在长崎,而日本的代表则驻扎在天津。

之所以没有互相派驻使节驻扎在京城,是因为幕府毕竟不是日本朝廷,而大汉朝廷派使节无论是驻扎在京都还是江户,日本幕府都觉得有些不妥,所以最后幕府在商量了之后,决定干脆就互相派驻代表在港口驻扎——反正这些派驻机构本来就是为了要处理贸易往来的事情而设置的。

在日本国内,一直对庞大的中国畏惧和仰慕并存,再加上中日贸易对幕府意义重大,所以这个互派代表的事情确定了之后,幕府内部多方势力都参与了派驻代表人选的角逐,在经过了激烈的角逐之后,出身柳生氏的柳生元斋因为将军对柳生一家的信任而得到了这个职位。

柳生元斋也是把这个任命当成了自己的殊荣的,因此他决定用自己最努力的方式来回报将军的恩情,他一来到中国就苦练汉语,而且做事也专心致志,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也靠着佛祖保佑,这几年来他的工作一直没有出什么问题,大汉和日本的贸易还算通畅。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不久之前,中日贸易就出了一次大岔子——而且是责任在于幕府一方的岔子。

为了应友邦荷兰的紧急要求,幕府将能出口的铜都转给了荷兰人的商船,而对中国,已定和未定的协议,只能往后顺延,预计要到明年之后才能够正常供应。

事发突然,请努力关说,博得中国朝廷的理解,避免破坏两国邦交——当看到了来自幕府的这个简短的指示时,柳生元斋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铜是中日贸易的大宗,也是极为重要的物资,中国铸钱、造炮造船以及机械都少不了铜,这么突然断绝了对中国出口铜,肯定会引起中国朝廷十分严重的反应,怎么可能靠自己几句话就能够“博得理解”?

他立即回复了国内,要求趁着大汉朝廷还没有发怒,赶紧恢复铜的出口,修补这个突然决定所带来的创伤,但是因为两边通信来回实在耗时太久,他收到国内回复他说,铜已经大部分装上了荷兰的商船,已经无法突然再更改了。

如果不是知道幕府内部因为短视和内耗经常会出台一些很奇怪很盲目的政策的话,柳生宗斋几乎就要怀疑这是幕府故意想要对中国不利了。

但是他不这么想,可不代表别人不这么想,要是中国朝廷因此认为幕府是在有意跟中国为难的话,这个问题就不仅仅会是一个贸易问题,后果也就会十分严重了。

是的,柳生宗斋很害怕大汉,害怕这个突然举动会触怒大汉,引发不可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