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2)

盛唐风流 凤鸣岐山 5206 字 23天前

“殿下,这天死冷,一不留神便要遭罪,您还是加件皮袄罢。”

刘子明想想还是不放心,又从包裹里取出了一件缴获来的银狐坎肩,要给李显披上,这一回李显没有拒绝,笑着接过了皮坎肩,随意地搭在了肩上,而后站起了身来,招了下手道:“子明,走,随孤看看将士们去。”

“嗳。”

刘子明憨厚地应了一声,几个大步跑到了门帘处,伸手掀开了门帘,将李显让出了大帐,而后手握刀柄,紧跟在了李显的身后。

李显的军寨驻扎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包下,规模不大,就那么两百余顶帐篷挤在一起,颇显得有些杂乱,连个寨门都没有,仅仅布置了些鹿角、绊马索等障碍物作为预警设施,着实简陋得可怜,没法子,不是李显不讲究,实在是没那个收拾的时间,要怪只能怪吐蕃人追得太紧了些——这些天来,吐蕃人改换了战术,所派出的近二十万兵力以万人为单位,展开拉网式搜索,一旦发现唐军的行踪,不止是当面之敌不计代价地与唐军缠战,其余各路吐蕃军更是有如疯狗一般地狂追堵截而来,若非李显应对始终得当,只怕早就落得个全军被围的下场了,饶是如此,接连数天的苦战下来,兵力减员已是相当严重,出征时的五千兵力到如今只剩下了四千出头,更令李显恼火的是——吐蕃军竟不顾夜里行军的危险,拼死追击不止,闹得李显所部有时不得不一夜换上几次宿营地,为节约体力,李显自也就懒得去按常规设置军寨,不过么,明暗哨、游动哨这些起码的部署李显还是没敢省了的,也正是因为此,李显方能做到屡屡化险为夷之奇迹。

“殿下。”

李显刚行出中军大帐,正好遇到一队游哨经过,一众人等见到了李显,自是赶紧行礼不迭。

“嗯。”

李显笑着点了点头,摆手示意众人自去执行公务,自己却领着刘子明缓步向不远处的帐篷群行了去,打算到士兵们中走走看看,嘘寒问暖上一回——别看这等行为好像无甚大不了的,可却是收拢军心的最佳手段之一,有时候比起重赏来都管用,这道理李显比谁都清楚,故此,每到宿营之际,哪怕再累,李显也不会忘了此举。

“……他娘的吐蕃狗,还真是猖獗,惹得老子火起,一刀子杀绝了这帮狗贼!”

“吹,刘疤子,你就吹罢,哪一回你小子不是咱伙里逃得最快的一个!”

“切,那不是老子想逃好不?是殿下有令,若不然,咱便跟吐蕃狗拼了!”

“是这么个理儿,唉,总这么窜来窜去也不是个头啊,再这么跑下去,人能行,马都要死光了,难不成要靠双腿窜回关中?”

“关中啊,唉,还不知能回得去不?咱那闺女也都该懂得叫爹了,唉……”

“唉……”

……

李显随意地行到离中军帐最近的一座帐篷前,刚打算去掀帐篷的帘子,却听到内里传来了众人的议论之声,微微一愣之后,便即站住了脚,静静地听着,眉头不由自主地便皱了起来——打仗打得是士气,尤其是这等在敌军重围里游窜之际,更是要靠坚韧不拔的士气来维持,而今游击战已打了半个月有余,军心士气自难免有低落之时,再者,看看天时已要入冬了,再这么流窜下去显然是行不通之事,这一点李显心中清楚,而一众久经战阵的官兵们只怕也能想得到,此时再想靠言辞来鼓舞士气显然是缘木求鱼之事了的。

“殿下……”

跟在李显身后的刘子明见李显保持着伸手的姿势,却半天都没动上一下,不禁有些奇怪,这便低低地唤了一声。

“哦,没事,走罢。”

听得响动,李显立马便从遐思里醒过了神来,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也不进帐了,一转身,大步向中军帐行了去,脚步比起往日来,显得沉重了许多,很显然,李显此际的心情并不平静。

回关中?李显何尝不想赶紧脱离险境,奈何他却是不能如此做,至少在没得到安西的准信前,不能如此行事,若不然,便有前功尽弃之危险,真要是花费了极大的代价,却一无所得的话,那后果可不是李显所愿意面对的,不说言官们可能会就此事上弹本,也不提武后、太子两方会拿此事做文章,光是吐蕃迅速崛起之局面便是李显十二万分不愿见到的,总而言之,不管时局再艰难,这一仗李显都必须胜,于公于私,都是如此!

安西之关键在于阗,而于阗的关键在伏阇雄,李显全盘计划的重心正是着落在伏阇雄其人身上,理由?说起来很简单,只因李显前世与伏阇雄有过不少的交往,知晓其是何等样人,实际上,即便李显此次不亲征,再过一年时间的话,伏阇雄也极有可能会像前世那般再举义旗,重新归附大唐,李显所要做的不过是将前世那时空发生的事情提前上一年上演罢了,崩盘的危险不是没有,可在李显看来,却并不大,就算不成,李显也有了应变方案,那便是将伏阇雄之子尉迟璥推上前台,这个把握李显还是有的,而这便是重生者的“福利”之一,不过么,话又说回来了,把握归把握,却并非是理所当然之事,李显也不敢断言安西的事情能否进展顺利,故此,在没得到准信前,李显还必须将吐蕃主力拖在青海,不使其能腾出手来干预安西之战,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少也还得再拖上十天左右,直到冬季真正降临,那时李显方能放心地扬长而去。

十天,说起来不长,换作平日,也就是一眨眼便过去了,可现如今别说十天了,便是一天都难熬得紧,每时每刻都得紧绷着神经,这等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饶是李显生性坚韧,却也不免有些子疲了,趴在几子上,想着、想着便累得睡熟了过去……

“殿下,殿下,鹰,鹰来了,鹰来了……”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李显正睡得香甜,耳边却传来了刘子明那兴奋不已的嚷嚷声。

“嗯?”

李显略有些茫然地抬起了头来,入眼便见一道金色的阳光从敞开的门帘处射了进来,这才发现天竟已是大亮了,这一夜竟不曾遭到吐蕃人的追杀,倒也算是个不小的奇迹。只不过李显此时倒也没去感慨这等难得的好运,只是有些晕头晕脑地甩了甩头,不怎么在意地吭了一声——吐谷浑人善豢鹰,每每于战时以鹰为监视战场以及传讯之工具,这些日子以来,吐蕃人之所以能在广阔的高原上死死地咬住李显所部,靠的便是吐谷浑人所提供的鹰目之功,每当有鹰出现时,那便意味着吐蕃人的追兵离此不远了,对此,李显自是早就习以为常了,却也不怎么放在心上,毕竟高原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就李显手下这支小部队,依仗着强大的机动能力,随便往哪一转悠,差不多也就能甩掉大部分的追兵了的。

“殿下,是阿史那摩明的鹰到了!”

刘子明见李显似乎没反应过来,忙紧赶着解释了一句道。

“哦?好,快,传!”

李显这回算是彻底听明白了,大喜之下,霍然便站了起来——阿史那摩明与其兄阿史那坎宁皆是突厥人,乃是安西都护阿史那道真的堂侄,二者都有一手豢鹰的绝活,李显此番离开洛阳之前,便已早早下令将此二人从阿史那道真处调入麾下,为的便是要靠这两兄弟豢鹰的本事来行通迅之便,其中阿史那坎宁跟着罗通去了于阗,而阿史那摩明则跟在李显身边,此际鹰既已到,那便证明安西的事情怕是有准信了的,李显又岂能不兴奋异常的。

“参见殿下!”

李显既已下了令,刘子明自是不敢怠慢,匆匆跑出了中军大帐,不过片刻便见阿史那摩明一脸兴奋地架着一只雄鹰从帐外抢了进来。

“免了。”

李显随意地一挥手,示意阿史那摩明免礼,而后大步走了过去,轻手轻脚地取下鹰腿上挂着的小铜管,旋开暗纽,露出了内里的一个小蜡丸,只一捏,一张写满了密文的小纸条便已落在了掌心,摊开一看之下,李显的脸上已露出了如获重释的笑容……

第两百零七章突围,突围!(二)

终于可以撤退,也必须撤退了,再不走,那只怕想走都没机会了——于阗乃是吐蕃进出西域的重要门户,随着伏阇雄的举义,这道唯一掌握在吐蕃人手中的大门便已被轰然关上,龟缩在疏勒等城中的吐蕃守军如今已是瓮中之鳖,再无丝毫的挣扎之力,大唐安西军大可待明春之后,再一一收拾干净也不迟,至于在吐谷浑的吐蕃军主力么,除了坐看安西吐蕃各部一一覆灭之外,压根儿就无一丝一毫的能为,道理很简单,随着冬季的临近,昆仑山垭口已到了大雪封山之时,需得到明年三、四月间方能恢复通行,到那时,安西吐蕃军早就已是灰飞烟灭了的,再说了,吐蕃人被李显这么一闹腾,今冬都难过,明春十有八九要闹饥荒,哪还有甚余力调兵攻西域的,只怕反得担心唐军趁机展开春季攻势,守御都嫌力有不逮,就更别说出动大军去攻打大唐了的。

总而言之,吐蕃人没经过数年的修养生息,是别想再出国门一步了的,然则话又说回来了,正是因为担心唐军恐将于明年展开春季攻势,吐蕃人便愈发迫切地想要拿住李显这么个重要人质以为屏障,换句话说,伏阇雄举义的消息一旦传到了伏俟城,势必将刺激得噶尔?钦陵不顾一切代价发动全部主力,以求全歼李显所部,真到那时,李显也不敢担保己部能顺利逃出生天了的。

撤退已是必然之事,可该如何撤退,走那条线路撤退却甚有讲究,非经仔细谋算不可,总的来说,李显所部要回到大唐疆域有五条路可走:

其一,走松潘入四川,此道路途遥远不说,且沿途多险阻,甚难速行,就眼下的时间而论,即便是吐蕃人不沿途阻截,李显所部也无法抢在大雪封山前回到大唐,很显然,此路不通。

第二条路是走唐蕃古道,经由鄯州(今西宁)过河湟谷地,回天水,这条路道路相对平坦好走,可惜却甚难行得通,只因如今的鄯州正被吐蕃大军围攻着,左监门卫大将军高偘手下虽有三万余兵力,可也就仅仅只能勉强自保罢了,实难分出兵力来接应东归的李显所部,孤军行去的后果只能是给吐蕃人送功劳罢了。

第三条路是走来时的路,经八宝川回兰州,这条路线李显所部最熟悉,走将起来自也是最为便利,奈何这个方向上的吐蕃军实力最雄厚,就李显手中这么点兵力,压根儿就没有丝毫突围的希望,强自要走的话,只能是被吐蕃人包了饺子,连根马骨头都未必能剩下。

第四条路最险峻,只因这条通往张掖的道路乃是条崎岖无比的山路,奇险处处,人马跋涉其中,稍不留神便有粉身碎骨之厄,这条道上吐蕃军倒是不多,只要李显所部能急速绕过伏罗川城,便可逃进绵绵祁连山中,吐蕃军要想追都难,这条小路原本便是李显预留下来的最后逃生之路——此路乃是采药人走的山道,当地人都知之甚少,而李显之所以能知晓,概因李显后世读大学时,曾当过“驴友”,寻幽访古时,与人结伴行过此路,对一路上的地理情形有所了解,走此道极有可能达成出其不意之效果,前提条件是李显能突破伏罗川一线的吐蕃军之围堵,而这,虽说困难,却并非完全做不到,只需小心谋划上一番便有可能。

至于第五条道么,毫无疑问便是刚拿下的昆仑山垭口,只消绕过大非川这个险地便可直奔昆仑山垭口而去,这一路道路虽难行了些,却胜在沿路几无吐蕃主力大军,李显所部完全可以放马狂奔,一路冲向于阗,当然了,这指的是吐蕃人没反应过来之前,依李显看来,噶尔?钦陵这等智谋之将一旦得知于阗已叛,十有八九会调兵拦阻住这条通道,很显然,要走此路的话,一是要抢时间,二么,还得小心谋划,制造出些假象以迷惑噶尔?钦陵,方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综合而言,除了第四、第五两条路成功的把握较大之外,其余都是死路,也就只有唐蕃古道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丝极为渺茫的希望,不过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罢,走四条道与第二条道前半段路线相同,都要渡过倒满河,而走第五条道则需趟过布哈河,两条河并不同路,后者位于青海湖西北侧,而前者则位于青海湖东南角,两条河流皆属青海内陆大河,好在此际乃是枯水季节,两条河流的水都很浅,人马皆可涉水而过,并不需要搭浮桥,所不同的是倒满河一线靠近伏罗川城,守卫相对严密,而布哈河靠近乌海,刚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守备兵力相对薄弱不少。

“报,殿下,西面发现蕃狗一万余众,离我军还有不到二十里路。”

“报,殿下,北面来敌近万,已至萧岭,距我部尚有十八里!”

没等李显思忖好撤退的具体路线与步骤,两名报马便已传回了追兵将至的消息,无奈之下,李显不得不中断了思考,下令全军赶紧收拾营地,准备接着跟吐蕃人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命令虽下得颇为仓促,可众军都早已习惯了这等游戏规则,行动起来倒也迅速得很,前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四千余将士皆已整装待发。

“全军听令,除留七日口粮之外,丢弃一切辎重,急速赶往布哈河口,我们回家去,敢有阻路者,杀!”